06、 Golang 设计模式:06_建造者模式

1、介绍

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,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。

生成器模式(Builder)是使用多个“小型”工厂来最终创建出一个完整对象。

当我们使用Builder的时候,一般来说,是因为创建这个对象的步骤比较多,每个步骤都需要一个零部件,最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对象。

四个要素

**产品类:**一般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对象,也就是说创建对象的过程比较复杂,一般会有比较多的代码量。在本类图中,产品类是一个具体的类,而非抽象类。实际编程中,产品类可以是由一个抽象类与它的不同实现组成,也可以是由多个抽象类与他们的实现组成。
**抽象建造者:**引入抽象建造者的目的,是为了将建造的具体过程交与它的子类来实现。这样更容易扩展。一般至少会有两个抽象方法,一个用来建造产品,一个是用来返回产品。
**建造者:**实现抽象类的所有未实现的方法,具体来说一般是两项任务:组建产品;返回组建好的产品。
**导演类(监工):**负责调用适当的建造者来组建产品,导演类一般不与产品类发生依赖关系,与导演类直接交互的是建造者类。一般来说,导演类被用来封装程序中易变的部分。

2、示例

示例代码:

 package main

import "fmt"

//================1.建造者接口==============
//Builder 是生成器接口
type Builder interface {
    Part1()
    Part2()
    Part3()
}

//===============2.建造者对象及操作===============
type Director struct {
    builder Builder //建造者的接口
}

//创建接口
func NewDirector(b Builder) *Director {
    return &Director{builder: b}
}
func (d *Director) MakeData() {
    d.builder.Part1()
    d.builder.Part2()
    d.builder.Part3()
}

//===========3.建造者实例==============
//string建造者
type StringBuilder struct {
    result string
}

func (sb *StringBuilder) Part1() {
    sb.result += "1"
}
func (sb *StringBuilder) Part2() {
    sb.result += "2"
}
func (sb *StringBuilder) Part3() {
    sb.result += "3"
}
func (sb *StringBuilder) GetResult() string {
    return sb.result
}

//int建造者
type IntBuilder struct {
    result int64
}

func (ib *IntBuilder) Part1() {
    ib.result = ib.result + 1
}
func (ib *IntBuilder) Part2() {
    ib.result = ib.result + 2
}
func (ib *IntBuilder) Part3() {
    ib.result = ib.result + 3
}
func (ib *IntBuilder) GetResult() int64 {
    return ib.result
}
func main() {
    //b:=StringBuilder{}
    b:=IntBuilder{}
    sb := NewDirector(&b) //对象继承了接口(实现了接口对应的方法);若参数为接口类型,则传递的是对象的地址
    sb.MakeData()
    fmt.Println("执行效果为:",b.result)
}
/*
todo 建造者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区别:
通过前面的学习,我们已经了解了建造者模式,那么它和工厂模式有什么区别呢?
建造者模式更加注重方法的调用顺序,工厂模式注重创建对象。
创建对象的力度不同,建造者模式创建复杂的对象,由各种复杂的部件组成,工厂模式创建出来的对象都一样
关注重点不一样,工厂模式只需要把对象创建出来就可以了,而建造者模式不仅要创建出对象,还要知道对象由哪些部件组成。
建造者模式根据建造过程中的顺序不一样,最终对象部件组成也不一样。
*/

UML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