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Flink中的有状态计算
Flink中已经对需要进行有状态计算的API,做了封装,底层已经维护好了状态!
例如,之前下面代码,直接使用即可,不需要像SparkStreaming那样还得自己updateStateByKey
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习的State只需要掌握原理,实际开发中一般都是使用Flink底层维护好的状态或第三方维护好的状态(如Flink整合Kafka的offset维护底层就是使用的State,但是人家已经写好了的)
package com.ddkk.source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api.common.RuntimeExecutionMode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api.common.functions.FlatMapFunction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api.common.functions.MapFunction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api.java.tuple.Tuple2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datastream.DataStream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datastream.KeyedStream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streaming.api.environment.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;
import org.apache.flink.util.Collector;
/**
* Author ddkk.com 弟弟快看,程序员编程资料站
* Desc
* SocketSource
*/
public class SourceDemo03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//1.env
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=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.getExecutionEnvironment();
env.setRuntimeMode(RuntimeExecutionMode.AUTOMATIC);
//2.source
DataStream<String> linesDS = env.socketTextStream("node1", 9999);
//3.处理数据-transformation
//3.1每一行数据按照空格切分成一个个的单词组成一个集合
DataStream<String> wordsDS = linesDS.flatMap(new FlatMapFunction<String, String>()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flatMap(String value, Collector<String> out) throws Exception {
//value就是一行行的数据
String[] words = value.split(" ");
for (String word : words) {
out.collect(word);//将切割处理的一个个的单词收集起来并返回
}
}
});
//3.2对集合中的每个单词记为1
DataStream<Tuple2<String, Integer>> wordAndOnesDS = wordsDS.map(new MapFunction<String, Tuple2<String, Integer>>() {
@Override
public Tuple2<String, Integer> map(String value) throws Exception {
//value就是进来一个个的单词
return Tuple2.of(value, 1);
}
});
//3.3对数据按照单词(key)进行分组
//KeyedStream<Tuple2<String, Integer>, Tuple> groupedDS = wordAndOnesDS.keyBy(0);
KeyedStream<Tuple2<String, Integer>, String> groupedDS = wordAndOnesDS.keyBy(t -> t.f0);
//3.4对各个组内的数据按照数量(value)进行聚合就是求sum
DataStream<Tuple2<String, Integer>> result = groupedDS.sum(1);
//4.输出结果-sink
result.print();
//5.触发执行-execute
env.execute();
}
}
执行 netcat,然后在终端输入 hello world,执行程序会输出什么?
答案很明显,(hello, 1)和 (word,1)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再次在终端输入 hello world,程序会输入什么?
答案其实也很明显,(hello, 2)和(world, 2)。
为什么 Flink 知道之前已经处理过一次 hello world,这就是 state 发挥作用了,这里是被称为 keyed state 存储了之前需要统计的数据,所以 Flink 知道 hello 和 world 分别出现过一次。
答案很明显,(hello, 1)和 (word,1)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再次在终端输入 hello world,程序会输入什么?
答案其实也很明显,(hello, 2)和(world, 2)。
为什么 Flink 知道之前已经处理过一次 hello world,这就是 state 发挥作用了,这里是被称为 keyed state 存储了之前需要统计的数据,所以 Flink 知道 hello 和 world 分别出现过一次。
2. 无状态计算
不需要考虑历史数据,相同的输入得到相同的输出就是无状态计算, 如map/flatMap/filter....
首先举一个无状态计算的例子:消费延迟计算。
假设现在有一个消息队列,消息队列中有一个生产者持续往消费队列写入消息,多个消费者分别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。
从图上可以看出,生产者已经写入 16 条消息,Offset 停留在 15 ;有 3 个消费者,有的消费快,而有的消费慢。消费快的已经消费了 13 条数据,消费者慢的才消费了 7、8 条数据。
如何实时统计每个消费者落后多少条数据,如图给出了输入输出的示例。可以了解到输入的时间点有一个时间戳,生产者将消息写到了某个时间点的位置,每个消费者同一时间点分别读到了什么位置。刚才也提到了生产者写入了 15 条,消费者分别读取了 10、7、12 条。那么问题来了,怎么将生产者、消费者的进度转换为右侧示意图信息呢?
consumer 0 落后了 5 条,consumer 1 落后了 8 条,consumer 2 落后了 3 条,根据 Flink 的原理,此处需进行 Map 操作。Map 首先把消息读取进来,然后分别相减,即可知道每个 consumer 分别落后了几条。Map 一直往下发,则会得出最终结果。
大家会发现,在这种模式的计算中,无论这条输入进来多少次,输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因为单条输入中已经包含了所需的所有信息。消费落后等于生产者减去消费者。生产者的消费在单条数据中可以得到,消费者的数据也可以在单条数据中得到,所以相同输入可以得到相同输出,这就是一个无状态的计算。
3. 有状态计算
需要考虑历史数据,相同的输入得到不同的输出/不一定得到相同的输出,就是有状态计算,如:sum/reduce
以访问日志统计量的例子进行说明,比如当前拿到一个 Nginx 访问日志,一条日志表示一个请求,记录该请求从哪里来,访问的哪个地址,需要实时统计每个地址总共被访问了多少次,也即每个 API 被调用了多少次。可以看到下面简化的输入和输出,输入第一条是在某个时间点请求 GET 了 /api/a;第二条日志记录了某个时间点 Post /api/b ;第三条是在某个时间点 GET了一个 /api/a,总共有 3 个 Nginx 日志。
从这 3 条 Nginx 日志可以看出,第一条进来输出 /api/a 被访问了一次,第二条进来输出 /api/b 被访问了一次,紧接着又进来一条访问 api/a,所以 api/a 被访问了 2 次。不同的是,两条 /api/a 的 Nginx 日志进来的数据是一样的,但输出的时候结果可能不同,第一次输出 count=1 ,第二次输出 count=2,说明相同输入可能得到不同输出。输出的结果取决于当前请求的 API 地址之前累计被访问过多少次。第一条过来累计是 0 次,count = 1,第二条过来 API 的访问已经有一次了,所以 /api/a 访问累计次数 count=2。单条数据其实仅包含当前这次访问的信息,而不包含所有的信息。要得到这个结果,还需要依赖 API 累计访问的量,即状态。
这个计算模式是将数据输入算子中,用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并输出数据。这个过程中算子会去访问之前存储在里面的状态。另外一方面,它还会把现在的数据对状态的影响实时更新,如果输入 200 条数据,最后输出就是 200 条结果。
从这 3 条 Nginx 日志可以看出,第一条进来输出 /api/a 被访问了一次,第二条进来输出 /api/b 被访问了一次,紧接着又进来一条访问 api/a,所以 api/a 被访问了 2 次。不同的是,两条 /api/a 的 Nginx 日志进来的数据是一样的,但输出的时候结果可能不同,第一次输出 count=1 ,第二次输出 count=2,说明相同输入可能得到不同输出。输出的结果取决于当前请求的 API 地址之前累计被访问过多少次。第一条过来累计是 0 次,count = 1,第二条过来 API 的访问已经有一次了,所以 /api/a 访问累计次数 count=2。单条数据其实仅包含当前这次访问的信息,而不包含所有的信息。要得到这个结果,还需要依赖 API 累计访问的量,即状态。
这个计算模式是将数据输入算子中,用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并输出数据。这个过程中算子会去访问之前存储在里面的状态。另外一方面,它还会把现在的数据对状态的影响实时更新,如果输入 200 条数据,最后输出就是 200 条结果。
4. 有状态计算的场景
什么场景会用到状态呢?下面列举了常见的 4 种:
1.去重:比如上游的系统数据可能会有重复,落到下游系统时希望把重复的数据都去掉。去重需要先了解哪些数据来过,哪些数据还没有来,也就是把所有的主键都记录下来,当一条数据到来后,能够看到在主键当中是否存在。
2.窗口计算:比如统计每分钟 Nginx 日志 API 被访问了多少次。窗口是一分钟计算一次,在窗口触发前,如 08:00 ~ 08:01 这个窗口,前59秒的数据来了需要先放入内存,即需要把这个窗口之内的数据先保留下来,等到 8:01 时一分钟后,再将整个窗口内触发的数据输出。未触发的窗口数据也是一种状态。
3.机器学习/深度学习:如训练的模型以及当前模型的参数也是一种状态,机器学习可能每次都用有一个数据集,需要在数据集上进行学习,对模型进行一个反馈。
4.访问历史数据:比如与昨天的数据进行对比,需要访问一些历史数据。如果每次从外部去读,对资源的消耗可能比较大,所以也希望把这些历史数据也放入状态中做对比。
1.去重:比如上游的系统数据可能会有重复,落到下游系统时希望把重复的数据都去掉。去重需要先了解哪些数据来过,哪些数据还没有来,也就是把所有的主键都记录下来,当一条数据到来后,能够看到在主键当中是否存在。
2.窗口计算:比如统计每分钟 Nginx 日志 API 被访问了多少次。窗口是一分钟计算一次,在窗口触发前,如 08:00 ~ 08:01 这个窗口,前59秒的数据来了需要先放入内存,即需要把这个窗口之内的数据先保留下来,等到 8:01 时一分钟后,再将整个窗口内触发的数据输出。未触发的窗口数据也是一种状态。
3.机器学习/深度学习:如训练的模型以及当前模型的参数也是一种状态,机器学习可能每次都用有一个数据集,需要在数据集上进行学习,对模型进行一个反馈。
4.访问历史数据:比如与昨天的数据进行对比,需要访问一些历史数据。如果每次从外部去读,对资源的消耗可能比较大,所以也希望把这些历史数据也放入状态中做对比。